港飲港食
不可錯過的佳餚美酒
最新飲食情報
港產味

老茶記 新冰室
香港租金瘋狂,食店朝生暮死,大家早已見怪不怪,但有些字號的消逝還是令人扼腕。中國冰室及百好咖啡 餅店等老牌食店早前宣告落幕,醇厚的奶茶、美味的菠蘿油只可在腦海間細嚐及回味。慶幸,舊式茶記還未絕跡,新式茶記後繼有人。我們請來新舊茶記話事人 Leo 同柯炳乾(Ben 哥),細談經營的苦樂。 B:Ben L:Leo N:Natalie Ben 哥 67歲,長沙灣新華茶餐廳第二代,現已退下火線,交由女兒打理。 Leo Chan 35歲, 美荷冰室店主,本身從事西班牙食品生意,近年接掌冰室,希望把歐洲街坊街里的酒吧文化注入冰室。 兩代茶記歷史 L:新華外貌十分老派,看來歷史不短。 B:對,新華今年踏入第54年,最初由家父柯榮成與一班叔伯子侄合股經營。各人在外另有生意,當中不少是有名 的字號,例如文華冰廳,因為瓣數多,股東無法專注打理新華,生意越做越慘淡。1982年,家父把心一橫把股份統統買下來,從此獨資經營。美荷冰室大概很年輕吧? L:美荷冰室有別於一般茶餐廳,她是社區活化項目的一部分。冰室坐落石硤尾邨第41座美荷樓。這本是建於1954年的六層高徙置大廈,用作安置受1953年平安夜大火影響的石硤尾寮屋居民。徙置大廈標誌了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始,甚具歷史意義,故後來活化成青年旅舍,讓旅客感受昔日徙置大廈的生活。 B:你是如何入行的? L:我一直很喜歡西班牙文化,大學亦修讀西班牙文,曾經遊學當地,很想把當地悠閒及街坊街里的酒吧文化引入香港,剛巧遇到美荷冰室招標,我覺得這個活化項目很有意思,於是跟幾個飲食業的朋友投標。你大概是子承父業吧? B:無錯。我是潮州人,亦是家中長子,從小明白要擔起家庭任務。中學畢業後,大概是1983年吧,家父退休,開始接掌新華。 獨門名物 L:新華能夠在香港屹立半世紀,實在不易,是如何 做到的? B:一杯靚奶茶!誰都知道絲襪奶茶是香港最有特色的食物之一,可是並非一門易掌握的手藝。由茶葉拼配,乃至撞茶、控制水溫,都是學問,除了明白當中的竅門外,亦要配合嫻熟的手藝及用心,才可調配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奶茶。很多食店依賴公式化的配方,水吧師傅不過按配方照單執藥,交功課心態,鮮有用心者。我們水吧由老師傅打理,他們手藝了得之餘,亦用心,味道自然跟坊間的不同。 L:我們也有供應傳統港式奶茶,不過發展取向還是求新求變為主,所以絕大部分的食物是西式,例如全日早餐、 意粉、焗飯、漢堡包等等,所以其實又有點像 café。B:我們是舊式茶記,供應的食物不如你們般多姿多采,緊貼潮流,來來去去是沙嗲牛肉麵等常餐。舊式茶記買少見少,忠於傳統,反而是特色。例如我們依然有自家餅房,早晚兩輪生產新鮮出爐的蛋撻、雞尾包、菠蘿包、叉燒包、腿蛋包等港式包餅,質素和銷量均有保證。別以為舊式食物不受歡迎,我們的懷舊公主造型奶油蛋糕不時有人訂購。人工昂貴,要養一個麵包師傅並不容易,故很多茶記不再設自家餅房,麵包都是來貨的。 L:我們冰室陳設注入很多老香港元素,綠色摺閘、馬賽克地板,想營造舊香港氛圍。新華的舊陳設是刻意保留嗎? B:書法招牌、閣樓雅座、迷你送餐升降機、玻璃壁燈、餐牌設計…… 統統都是原汁原味,不是仿製品,只作適度保養維修。閣樓雅座是昔日很流行的設計,但隨着建築條例的改變及舊建築的拆卸,這樣的圖則已成絕唱,我們是少數仍有閣樓雅座的食店。 經營之道 L:現在做飲食業很艱難,伙計未必聽話,動輒呻辛苦,你如何管理下屬? B:時代不同,整體學歷提高了很多,人人都是大學生,工作選擇多,很少人忠於一份工作。我們是老店,夥計都是服務數十載的老員工,上一輩人比較講人

竹昇麵是怎樣煉成
劉森記是什麼時候創辦?「阿爺在40年代已在廣州街頭賣麵。1949年國共內戰後,阿爸隻身來香港,最初在筲箕灣推車賣麵,在1954年搬到深水埗北河街,70年代政府發牌做大牌檔;到1993年正式上舖。」 為什麼會入行學做竹昇麵?「我哋三兄弟細細個就要落舖幫手,我11歲已經跟阿爸學做竹昇麵;之後讀書唔成咪繼續做,一做就做咗幾十年。」 竹昇麵在哪個時候最盛行?「講真,近幾年才比較多人鍾意食竹昇麵。以前阿爸年代生意都唔易做,到我長大80、90年代身邊朋友冇人鍾意食竹昇麵,我啲同學鍾意食 KFC、食壽司、我係唔敢話俾人聽我屋企做麵,覺得好瘀好老套。」 做竹昇麵的材料、秘訣和技巧?「材料好簡單,我哋用加拿大麵粉,雖然成本貴大陸麵粉一倍,但筋性好而且麵粉味特別香;蛋就以湖南鴨蛋為主,蛋黃味濃,亦會加少許雞蛋;仲有要落少少鹼水,有防腐作用。打麵手勢個個都唔同,阿爸話我哋三兄弟打麵有唔同性格,我細佬高大,打麵比較剛勁有力;我喜歡以柔力,兩隻手指慢慢推啲麵粉,等粉同蛋完全融合,然後用竹壓、過麵機輾薄、切幼條。」 用竹昇壓的麵和用機器製的麵有何分別?「用竹昇一下一下壓製而成的麵條好講心機,香港唔多人做了。用竹壓過麵糰筋度會好啲,可以控製濕度,食落爽口得嚟唔會死實實。而且我哋啲麵係今日打,聽日賣,所以食落蛋香味濃,鹼水味唔會過重。」 竹有無指定長度?壽命一般有多少?「壓雲吞皮用的竹長五呎;壓麵用的則長六呎,槓桿原理,竹長啲壓得大力啲。竹用後要淋水幫佢沖涼,保持少少濕潤,就唔會太易爛。保養得好的話,可以用廿幾三十年。」 做竹昇麵,身體哪個部位最易受傷?「膞頭同手腕勞損一定有,不過最慘係摻刺。因為打麵張木枱都用咗幾十年喇,間中搓麵時隻手都會摻刺。試過唔理佢,點知越插越深,最後要睇醫生鉗番出來。」 必試:鮮蝦雲吞麵 $32

千絲萬縷 龍鬚糖
龍鬚糖,本身就是一場魔術騷。 賣龍鬚糖的人,打開小鐵箱,熟練地將一個拳頭般大的麥芽糖膠,不停拉圈,一捏一拉一扭,一圈重疊一圈,來回十數圈,不消一會,便把糖膠變出千絲萬縷的龍鬚;然後以炒過的芝麻、花生碎,加入砂糖和椰絲,放入一小撮的龍鬚中,輕輕捲起,龍鬚糖,便大功告成。 黃漢強,是竹苑龍鬚糖的創辦人,七八歲已經識拉龍鬚糖,「我爸爸是龍鬚糖師傅,五十年代從廣州來港,在港島區擺檔賣龍鬚糖,都揾到食㗎﹗嗰個年代龍鬚糖都算是奢侈品,所以街上嘅人都會當表演咁駐足圍觀,好不熱鬧。而我細個邊有咁多玩具,咪學拉龍鬚糖,當玩泥膠。」 要拉成一絲絲的龍鬚,談何容易,力度要剛中有柔,技巧都是要靠經驗一點一滴累積。 從事製衣業多年的黃師傅,其實無想過會傳承父親的手藝,只是一次偶然機會下令他再次牽起了這千絲情懷。「某一年同太太去旅行,在加拿大唐人街見到做龍鬚糖的人比香港多,既開心又感觸,好想將它帶回香港。」返港後, 他在西九龍廣場開了一家食店兼賣龍鬚糖;期後又花了三年時間,研製了可以存放一年的冰脆龍鬚糖,更經精心設計包裝,推出多款創新口味,如杏仁、茉莉花茶、南瓜籽等,為這款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人們都說龍鬚糖這門古老手藝在香港幾乎失傳,黃師傅慨嘆以前一輩的師傅都不輕易傳授功夫,有的要收錢、有的更誇到要夾過時辰八字才肯收為徒。 黃師傅偏偏來者不拒,「只要你肯學,我就肯教;我唔介意教識徒弟,讓他們自立門戶,愈多人做呢得愈好。」 62歲的黃師傅,更早已將一身絕活傳給兒子。「兒子本身讀IT出身,他起初都不願學做龍鬚糖。有一年我去美國出差表演拉龍鬚糖,利誘他去充當助手,那次之後他漸漸不再抗拒;他現在也幫手打理公司,負責市場業務。」除了傳承下一代,黃師傅更將這平凡不過的街頭小食打造成本土特色手信禮品, 成功進軍國際市場,在美加、英國、日本、韓國等地都可以買到,揚名海外。遊歷過大半個地球,上演過無數的「魔術騷」,這刻黃師傅還有一個地方想去表演,「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將龍鬚糖帶到非洲剛果﹗」說畢,黃師傅再次拉出萬縷千絲。

70年老店公利竹蔗水
中環公利,賣了涼茶蔗水70年,裝潢停留在60年代:涼茶櫃台、紙皮石、海報牌匾、戰前唐樓的格局,卻好像永不過時。鎮店之寶是一台「老爺」榨汁機, 由第一代開店用到今日,每天用完都要清洗乾淨,齒輪生鏽失靈就大件事,因為根本無零件可換。榨蔗汁,看似簡單,但公利由選材到製作都一絲不苟。蔗,指定用廣東南海青蔗,去皮以慢火煮焗兩小時,放涼才榨,屬性溫和,味道清甜。如斯講究,全因公利創辦人原是蔗農出身,主要出售予其他涼茶店做蔗汁,後來發現出售蔗汁利潤更高,1948年於中環開店賣蔗汁。70年代,是涼茶店的黃金時期,火麻仁、菊花茶、廿四味等,大受歡迎;80至90年代,便利店越開越多,樽裝飲品成了主流,令涼茶行業步入寒冬,加上台茶店的興起,更令傳統涼茶舖式微。慶幸,苦盡終於甘來。「近年興懷舊,多咗好多年輕客來幫襯;另外,又有啲學生嚟做訪問,做關於保育的課題,我都會好樂意分享這裏的歷史。」 身穿街坊裝的公利第四代傳人崔文斌(Ben), 小學三年級起就要到店幫手送貨;長大後,同學都以為他是二太子,撓埋手不用做,實情是他三更半夜還在店裏洗藥材弄龜苓膏。Ben 大專主時修室內設計,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本來只打算短暫在店內幫手,怎料一做便六年。「讀設計最大的得着是學懂如何去思考,可以天馬行空,將一樣嘢放到好大。例如我哋同本地啤酒廠合作,釀製蔗汁味啤酒。以前外國人來到這裏,會好抗拒涼茶,但依家攞支啤酒出嚟,再慢慢介紹呢度嘅歷史,佢哋就易接受喇!」 與時並進,是老店生存之道。數年前,當 Deliveroo 主動斟洽, 邀請公利成為第一家合作送外賣飲品的店舖時,Ben 二話不說就答應。「起初阿爸都唔太贊成搞咁多嘢,上一代思想比較保守,佢以前連傳媒訪問到唔鍾意做,幸好事實證明適當的改革對生意有幫助。」公利除了賣竹蔗水,還有一樣名物,Ben 謂:「蔗汁糕係以前我阿媽成日整俾我同阿哥食,有街坊試過話好食,鼓勵我哋出售。之前中華廚藝學院都邀請了阿媽去教整蔗汁糕呢!」 公利真料竹蔗水地址:中環荷李活道60號電話:2544 3571
最佳滋味
異國風情

香港最佳西班牙海鮮飯
Paella 本來解作淺身平底雙耳大圓鑊,香港人習慣叫它做「西班牙海鮮飯」,也有人叫焗飯、燴飯、燉飯、鍋飯,材料配搭百變:鋪滿海鮮呀、肉呀、落墨魚汁變黑又得、用番紅花染紅又得,最緊要大大鍋上枱,香氣撲鼻,跟三五知己或家人分享,幸福滋味。城中幾乎所有西班牙餐廳都會提供 paella,而且家家有獨門秘方,風味各有不同。我們嚴選了以下六家西班牙餐廳,包括:老牌西班牙餐廳 Olé 、名廚主理的 La Paloma、tapas 新貴 Pica Pica 等,他們的 paella 保證不會令你失望。 如果你是 pizza 控或漢堡包迷,不妨看看我們香港12大必試 pizza 餐廳和香港最佳漢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