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書店的書種流於大眾化,書本個性及特色欠奉,對資深書迷來講可能不夠看頭。其實在這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藏有很多不以賺大錢為目的特色書店,由經營理念、書選、店面裝潢都個性鮮明,以獨特的方法開拓閱讀視野。
香港特色獨立書店
連鎖以外買書還有選擇
光從其名,大概你也猜到這是一家不落俗套的書店。座落個性小店林立的上環太平山街,與舊式茶檔及舊物店為鄰。書店空間小,但打理得很好。樓下放滿書籍雜誌,二樓是個舒適的閱讀空間,放有數張面向玻璃窗木凳,讓視野走出小書店,心情也開朗起來。無論書選以至店內設計都盡見心思。書選以文藝為主,既有香港作家的小說詩集,亦有內地文化雜誌,大部分都是店主所愛。書櫃窗框不惜工本特意請人訂製,務求配合書店風格。店主本身的故事也大有文章,商界出身,厭倦追逐名利的生活,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在城市角落靜靜追求她的書夢。
坐下來看一本好書,沉醉於幻想世界裏是最棒的事。香港有不少圖書館及文青書店像誠品、無印良品等,但是通通都比不上 Books & Co。寧靜的環境加上柔和的燈光,你可以從書櫃上揀選任何書,叫一杯咖啡邊喝邊閲讀,那裏完全是書蟲的樂園。
Toast 是家二手藝術哲學書店,書不多,只有三兩個書架。挑的書,要不牟宗三,要不沙特,不懂的大概見書名打呵欠,懂的都會感恩好書有好報,能落腳如此中途站。店小,打書釘不見得打得久。順道逛旁邊的型格雜貨店黑地,細味生活器物的設計,探訪摩登文具店 Toolss,呷一口醇厚的咖啡,夠你消磨一個下午。
落腳尖東一個人煙稀少的街坊商場,鮮為人知。全店只有50呎,書選一點也不主流,多是發人深息的人文類書籍,例如余杰《我無罪 劉曉波傳》、史奈德《暴政》、李歐梵《世紀末囈語》等,非常值得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一個掌店的人也沒有,全靠消費者自律自重,自行根據定價格付款到錢箱或 payme 店主即可。
店名靈感來自東野圭吾小說《解憂雜貨店》,但店主的故事卻沒有小說的奇情。她本是社工,為照顧孩子成為全職媽媽。孩子如今長大了,有空閒發展興趣。喜愛閱讀,故決定以書為業。書店主打舊書,進門猶如踏足大寶藏,由舊版名著到外國攝影雜誌均可淘得,而且定價低廉,十元廿元已經成交。店中更設漂書架,讓好書自由免費流轉。這樣經營,註定賺不了錢,但店主豁達知足,以傳播開卷之樂為使命。
名字借自大導寇比力克,無非為了滿足旁邊百老匯電影中心的影迷。精選中外人文讀物,當中不少是設計精巧雋永的翻譯書籍及生活雜誌,光看封面,已經叫人心動不已。書店闢一半地方作咖啡廳,提供意粉、糕點等西式食物,環境算得上舒適,但假日人多,要在這裏偷閒也不易。
遠離繁囂的好去處
茶,芬芳之香,提神靜心,入口柔順甘美,充滿治癒力。港人無疑是咖啡上癮的一群,但喝茶也是不少人的生活習慣。茶飲是生活態度,也是藝術,以下幾間本地茶室各自泡製獨特的味道,無論想喫茶養生,還是尋找寧靜一角,都看看我們的推介。
療癒好去處不只有茶室,看看本地田園風 cafe 和香港咖啡終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