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展覽亮點
七月起開幕,香港故宮九個展廳各有不同主題的展覽,呈現明清時期的紫禁城和清代的宮廷生活之外;還展出陶瓷、清代皇家畫像和工藝品等。
香港藝術家
關注香港藝術文化的朋友,應該對「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和「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最感興趣。前者聚焦於香港的收藏歷史和文化,而「古今無界」則展出六位香港多媒體及跨界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包括梁基爵的《慶》、陳家俊的《冥冥之鐘》,以獨特的視角演繹古代藝術。
張瀚謙《浪書》|梁基爵的《慶》
本地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h0nh1m)創作了前衛的《浪書》裝置,向「國之瑰寶: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中的鄧文原章草《急就章》致敬。《浪書》由人工智能引擎驅動,機械臂透過揮舞紅絲帶,以立體畫圓的方式「書寫」。在空中飄逸的無字書法,表現了藝術家對未來文字的想像,也許有一天文字的美學將會消逝。
北京故宮珍藏
除了香港藝術家外,開幕展共匯聚故宮博物院借出的914件文物,包括書畫、青銅器、金銀玉器、織繡、典籍等等,以呈現明清時期的紫禁城和清代的宮廷生活之外,也展出陶瓷、清代皇家畫像和工藝品等。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Palace Museum | 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 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
當中屬於「國寶級」的一級文物多達166件,包括深受清代乾隆帝喜愛的定窯孩兒枕、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摹本)、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郎世寧《獅子玉》和清白玉盤龍紐寶璽。
「國之瑰寶」展覽
「國之瑰寶」展覽就帶來了35件唐宋時期的書畫名作,是故宮收藏古代書畫近15年來最大規模的境外展覽。
「凝土為器」|「紫禁一日」展覽
多媒體藝術
九個展廳分別設置了53個多媒體作品,邀請了超過10位藝術家、設計師和導演合作創造而成,以有趣的方式呈現古物之美。展廳二的《夢境》由邵志飛設計,觀眾可以躺着仰望清代宮廷相關書畫的投影,透過沉浸式體驗窺探古人的生活。而位於展廳九的《郊原牧馬圖》從郎世寧的《八駿圖》取得靈感,以數碼技術投射馬匹的影像在牆上,與觀眾的動作互動。
邵志飛《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