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們加到你的收件箱

搜尋
  1. hkpm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2. hkpm gallery 5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3. hkpm gallery 2
    Photograph: Courtesy HKP
  4.  HKPM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5. hkpm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6. hkpm gallery 1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率先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六大看點:打卡位、開幕展及餐廳

西九文化區又一新地標登場

Cara Hung
撰文:
Cara Hung
廣告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之際適逢颱風天,延期在7月3日正式開放參觀,吸引大批參觀者入場。坐落西九文化區海濱,香港故宮樓高七層,帶來超過900件故宮珍藏。博物館裏九個展廳以嶄新手法展出中國藝術文物藏品,希望連繫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以下推介博物館的展品亮點、打卡位、餐廳及禮品店,無論是古物愛好者還是打卡達人,預約購票前先看看我們的指南吧!

熱話:香港七月限定好去處香港戲院上映新電影西九文化區 M+ 博物館五大看點限定循環巴士線「West Kowloon Artour」

展覽亮點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1. 展覽亮點

七月起開幕,香港故宮九個展廳各有不同主題的展覽,呈現明清時期的紫禁城和清代的宮廷生活之外;還展出陶瓷、清代皇家畫像和工藝品等。

香港藝術家

關注香港藝術文化的朋友,應該對「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和「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最感興趣。前者聚焦於香港的收藏歷史和文化,而「古今無界」則展出六位香港多媒體及跨界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包括梁基爵的《慶》、陳家俊的《冥冥之鐘》,以獨特的視角演繹古代藝術。

張瀚謙《浪書》|梁基爵的《慶》

本地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h0nh1m)創作了前衛的《浪書》裝置,向「國之瑰寶: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中的鄧文原章草《急就章》致敬。《浪書》由人工智能引擎驅動,機械臂透過揮舞紅絲帶,以立體畫圓的方式「書寫」。在空中飄逸的無字書法,表現了藝術家對未來文字的想像,也許有一天文字的美學將會消逝。

北京故宮珍藏

除了香港藝術家外,開幕展共匯聚故宮博物院借出的914件文物,包括書畫、青銅器、金銀玉器、織繡、典籍等等,以呈現明清時期的紫禁城和清代的宮廷生活之外,也展出陶瓷、清代皇家畫像和工藝品等。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Palace Museum | 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 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

當中屬於「國寶級」的一級文物多達166件,包括深受清代乾隆帝喜愛的定窯孩兒枕、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摹本)、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郎世寧《獅子玉》和清白玉盤龍紐寶璽。

「國之瑰寶」展覽

「國之瑰寶」展覽就帶來了35件唐宋時期的書畫名作,是故宮收藏古代書畫近15年來最大規模的境外展覽。

「凝土為器」|「紫禁一日」展覽

多媒體藝術

九個展廳分別設置了53個多媒體作品,邀請了超過10位藝術家、設計師和導演合作創造而成,以有趣的方式呈現古物之美。展廳二的《夢境》由邵志飛設計,觀眾可以躺着仰望清代宮廷相關書畫的投影,透過沉浸式體驗窺探古人的生活。而位於展廳九的《郊原牧馬圖》從郎世寧的《八駿圖》取得靈感,以數碼技術投射馬匹的影像在牆上,與觀眾的動作互動。

邵志飛夢境》

建築特色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2. 建築特色

外觀設計

香港故宮建築的外型四四方方,乍看之下感覺走簡潔樸實的路線,很容易會錯過當中的細節。整座大樓的主色調靈感來自紫禁城建築群的米金色,加入深紅和冷灰色,而展廳的淡色同樣低調。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據官方講法,整棟建築上寬下聚,與中國古代的文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外牆由清水混凝土傾斜建成,外掛了4,022件帶孔鋁板,塑造出古物的肌理,彎彎曲曲的線條看來滿古樸。設計具有節能、隔熱的環保功效,而且有助隔音。建築物向東中間部分的標誌性構件以耐候鋼造,不論是顏色或質感都會隨時間變化。如果在附近野餐的話,可以觀察一下。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中軸概念

香港故宮的空間沿注入了北京紫禁城的中軸線特色,地面、二樓及四樓均設有中庭空間,分別面向不同方位,佈局層層遞進,引領你往上參觀。 

廣告
打卡位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3. 打卡位

朱紅色正門

位於博物館正門入口的朱紅色大門參考了故宮的設計,加入門釘裝飾,古色古香,相信會是最熱門的打卡位之一。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琉璃瓦天花板

位於地下大堂、二樓和四樓的中庭天花設計獨特,靈感來自紫禁城宮殿屋頂上的琉璃瓦設計,適合拍廣角照。

南中庭

無敵海景

不少人喜歡在落地玻璃窗前打卡,而這裏的中庭是觀賞海景的好地方。南中庭和室外的觀景台坐擁港島的城市景致,而四樓的西中庭則面對大嶼山
的海景。

西中庭

階梯

連接二樓和三樓的南中庭階梯也是不錯的打卡點,日光灑落的畫面更有感覺。

博物館各處注入中式元素設計,非常適合拍照。

餐廳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Cupping Room

4. 餐廳

香港故宮六月將進駐三家餐廳,包括人氣咖啡店 Cupping Room、上海麵店金玡居和法式可麗餅餐廳 Crepes & Bakes。

Cupping Room 香港故宮分店供應獨家飲品冰滴咖啡、冷泡茶及手工茶,另外有刈包以及開業首月限定的雪糕三文治。金玡居源自上海,主打花雕雞湯麵和紅燒酸菜牛肉麵等麵食和小食。Crepes & Bakes 則炮製鹹甜味的 crepe 和法式麵包。餐廳都設有室內外座位,可以欣賞海景。

廣告
工作坊及活動
Photograph: Courtesy Hong Kong Palace Museum

5. 工作坊及活動

由7月3日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香港故宮 Showtime!」表演系列,直至2023年六月。每逢星期日下午三至四時,博物館邀請本地表演藝術團體和藝術家演出,以創新的方式表現故宮文化和中國藝術,包括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舞蹈團 、香港中樂團、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香港演藝學院、香港共融樂團和香港管弦樂團。首兩場表演將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接受免費網上報名,別錯過其他一系列的陶藝及書畫工作坊。

禮品店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6. 禮品店

香港故宮地面將會開設禮品店,預計2022年第四季開幕,售賣一系列的博物館產品,包括手袋、家品、文具及出版刊物、書籍。禮品店開幕前,大家可以先到 LG 層的限定專櫃看看。

廣告
入場須知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7. 入場須知

去香港故宮博物館記得留意一系列的入場規則,入場時必須接受保安檢查,並掃描「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證。記得不要攜帶大型物品(大於55 x 35 x 20cm),而且展廳裏拍攝的話禁止使用閃光燈、自拍器或腳架,場內也嚴禁飲食。

領取門票
經西九文化區平台或 Klook 購票可以直接在正門入口出示實體或電子門票入場;如果透過香港中國旅行社或飛豬旅行網購票的話,就需要先在票務櫃檯出示確認電郵換取門票。

 

惡劣天氣措施
Photograph: Courtesy HKPM

8. 惡劣天氣措施

有關惡劣天氣的最新安排會於當日透過網站公佈,敬請留意。

黃或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一號或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博物館如常開放,所有戶外展覽或活動暫停。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如在開放時間前懸掛:博物館不會開放。稍後若取消警告信號,博物館將會在三小時後重新開放;若警告信號取消時距離博物館閉館時間不足四小時,當日將不會開放。

如在開放時間後懸掛黑雨警告:博物館維持開放,並提供有限度服務;懸掛八號或以上警告,博物館則立即關閉,所有戶外展覽或活動暫停。

在以上兩種情況下,未經使用的門票有效期將由受天氣影響當天起計延長180日(不適用於星期三免費標準門票),訪客請保留原有門票,並於有效期內使用原有門票於同一時段進場。 詳情

  • 博物館
  • 西九龍

香港故宮須收費入場,成人標準門票(展廳1至7)為$50,特別展覽(展廳8及9)門票$120。特惠門票半價發售,7至11歲小童、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殘疾人士及綜緩受助人適用,六歲或以下小童可以免費入場。為慶祝博物館開幕,首12個月標準門票逢星期三免費。

開幕首三個月不設現場售票服務,網上購票系統逢星期二上午開放未來四星期的名額,每人每次限購最多四張門票。你也可以透過「西九文化區」手機應用程式、Klook、香港中國旅行社及飛豬旅行的網上平台購票。網上預約

開幕展期

展廳一  地面「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一年或以上)
展廳二  1樓「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一年或以上)
展廳三  2樓「凝土為器:故宮珍藏陶瓷」(一年或以上)
展廳四  2樓「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合共一年/每個展期為三個月)
展廳五  2樓「器惟求新:古代工藝對話當代設計」(一年)
展廳六  3樓「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一年)
展廳七  3樓「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一年)
展廳八  3樓「國之瑰寶: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合共三個月/每個展期為一個月)
展廳九  4樓「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半年)

其他推介
    你或許也會喜歡
    你或許也會喜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