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足跡
味峰侯公祠這個兩進式設計的祠堂,建於清朝乾隆53年間,數數手指已有232年歷數。當時由舉人侯倬雲,為了紀念別號侯味峰的國學生侯聚裴而興建,現時主要用作祭祀祖先的家祠,更被列為一級古蹟。 上水味峰侯公祠|Photograph: Courtesy Information Service Department
公祠的設計是清朝傳統的兩進三開間一天井,其捲棚頂禮亭卻是傳統中式建築中罕見的,而正脊及青磚牆身飾帶的灰塑,以瑞獸、花卉、幾何圖案及中國民間故事等的木構件和祖龕作裝飾,造工精巧細緻。2019年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公祠列為法定古蹟,孝悌為仁之本,藉有形之公祠世世代代承傳下去。上水石湖墟
從上水廣場橫過一條馬路,背着繁華,穿越時光隧道,就會回到仍停留在80年代的石湖墟(又稱舊墟)。50年代石湖墟曾兩度遭祝融光顧,整個墟淪為頹垣敗瓦,1957年大規模重建後,街道以「新」字開頭,如新豐路、新健街、新康街、新財街等。上水石湖墟
今日墟內的風光,借西西《店舖》的文字來形容最貼切不過:「從巨大玻璃的反映中看見一些古老而有趣、充滿民族色彩的店鋪在逐漸消隱。那麼多的店:涼茶舖、雜貨店、理髮店、茶樓。舊書攤、棺材店、彈棉花的繡莊、切麵條的小食館、荳漿鋪子,每一間店都是一個故事。」這些店真的都在墟中找到,日常雜碎,生養死葬,地方人情都記載於此。逐家逛逐家看,確是可以消磨許多個愉快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