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們加到你的收件箱

搜尋
Handflute
Photograph: Joshua Lin

不一樣的聖誕歌丨香港手笛達人一路走來的樂章

用雙手「握」出聖誕歌

Ann Chiu
編輯:
Ann Chiu
撰文:
Iris Lo
廣告

「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一首為人熟悉的聖誕經典歌曲〈Last Christmas〉,如陶笛般清脆悅耳的旋律油然響起。側耳傾聽,你可能會以為是陶笛樂團的合拍演出,但當你走近看看梁曦賢及余信衡的合奏,你會發現他們手中自有「笛」,但非陶笛,而是「手笛」。有沒有想過單憑雙手都可以吹出優美歌曲?今年聖誕,一於來點不一樣。

你需要知道的手笛 Fun Fact

手笛都有協會?

手笛是較少見的冷門樂器,主要透過兩手之間的空間,再用口吹向手而發出聲響。香港手笛協會創辦人梁曦賢,三歲時已學識吹手笛,這個天賦一直都是他的興趣,甚至是「身分象徵」;他更於小六升中面試特意表演手笛,成功以此技晉身名校,「正所謂『First Never Follows』嘛!」身為見習律師的他,於2021年決定與余信衡、鄭志勤及鍾和生創辦協會推廣手笛文化。這位做事不按理出牌的創辦人,不知不覺間凝聚香港志同道合的手笛達人,盧子諾及張逸雅也是協會成員之一。

手笛是原始人求生秘技?

梁曦賢余信衡的手笛秘技都是由父親傳授,余信衡爸爸更是由他的祖父「一代傳一代」,「恰巧地我們的父輩都頗流行此技能」。手笛相傳是原始人取暖吹手時無意中發現,後來打獵時會用以模仿雀鳥叫聲,手笛聲音極響,故也是原始民族慣用的呼叫方法;也有傳中國吹奏樂器「塤」是模仿手笛聲音而製成的,不過相關說法未有明文證實。

近年手笛多以音樂表演亮相,富有超過50年手笛經驗的音樂老師 Ben Brenner ,就曾因手笛而登上1979年美國節目《Tonight Show》,日本音樂家森光弘就與鋼琴師臼田圭介到世界各地表演手笛及鋼琴合奏樂章。除了鋼琴,手笛還可以與其他樂器合奏,如姆指琴與沙球等等,都能帶出手笛空靈的音樂特質。 

廣告

手笛技巧大解構

不過梁曦賢及余信衡的父親都只懂吹響一個音,他們兩位後來一直鑽研,卻各自找到雷同的手笛姿勢──用雙手互握,微曲手心形成一個「共鳴箱」。手指對齊曲起,空出一個小洞,嘴巴貼着姆指關節吹氣,空氣粒子於「共鳴箱」震動時,就會吹出一個音。原理就如敲響一個放了水的酒杯;放得多水,酒杯空間越小則高音,反之亦然。手笛達人們要吹奏一首歌,就得不停調整手勢,靠手裏空間變化轉音。 

世界上最獨特的樂器

日本音樂家森光弘的手笛握法,則是十指互扣的「祈禱」姿勢,這火與梁㬢賢等人所用的都是較常見的手笛姿勢,不過手笛的握法其實並沒有特定標準,盧子諾也曾手心合什吹出極高音頻的聲音,「最重要是手不可以『漏氣』,吹得嚮即可」。

張逸雅加入協會後才開始學習手笛,她每次練習時,協會成員就她的握法從旁引導她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握法。每一個人的手部大小、手型、皮膚都獨一無二,吹出的聲音也因而人人不同。小朋友手部小而音頻較高,手大的人音域容易吹得闊。手指幼小修長的人較靈活,而手指較粗大或多繭的人則較難令手部呈現密閉狀態,各人都需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吹奏手笛技巧。所以手笛,可謂世界上最獨特的樂器。 

廣告

學手笛因為「窮」?

手笛除了獨特,還是成本最低、最環保的樂器。手笛是盧子諾第一種接觸的樂器,小時候的他幾乎每次出門前,都會在家外大堂玩一下手笛,後來幸得母校資助,才開始接觸古典音樂及爵士樂。傳統樂器動軏過千,甚至過萬元才可買到,大部分樂器都需要持續更換零件及保養,低收入家庭難以負擔。「作為學生,學音樂其實是很難的。你究竟要怎樣說服你媽媽才可以玩到音樂? 」協會近年與不同機構合作,其中包括捐贈樂器予低收入家庭小朋友的機構 iMus,讓低收入家庭可以沒有經濟壓力下,讓小朋友接觸音樂。

手笛之於音樂的魅力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香港手笛協會當年由梁曦賢一人成立,至今一共凝聚了至少十多個志同道合的手笛達人。他們每人都有各自的風格,從小學習小號,受古典音樂陶薰的梁曦賢擅長吹奏宮崎駿電影等樂曲、沒有學習傳統樂器的余信衡擅於表演流行曲,鍾情爵士樂的盧子諾則繼續於手笛展現爵士樂自由創作的風格,三位更會不時合奏糅合不同風格的歌曲。

除了手笛給予人療癒空靈的感覺外,張逸雅也喜歡沉醉於手笛那種沒有考試、標準及規則的特性,「我喜歡吹手笛時自由自在的感覺,音樂本來是用來傳達訊息、感覺,而不是為了考試,追求規則」。香港手笛協會的標誌是由她創作的,標誌以不同的肉色刻劃手笛形狀,象徵不同種族、膚色的人都可以用一雙手握成最原始的音樂形態,吹奏出最純粹的快樂。

其他推介
    你或許也會喜歡
    你或許也會喜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