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奕軒 《非永久性的標記》系列
台灣藝術家彭奕軒在白板上紀錄2016年至今的台灣災難事件,用白板筆畫下種種事件的新聞影像。細膩的筆觸在可移動白板上遊走,重現2016年颱風莫蘭蒂、2018年花蓮地震等災難的對大家的震撼。白板筆跡一抹即逝,象徵了視覺記憶的短暫,隨時消逝。藝術探新 1C50
繼 Art Central 後,另一香港年度藝術盛事 Art Basel 巴塞爾藝術展正式開幕!Art Basel 常被形容為藝術界的 「大賣場」、「百貨公司」,的確不為過。VIP 預展當日吸引了大批買家、藝術界人士、名人參觀,大家都隆重其事,盛裝打扮,現場非常熱鬧。超過200間國際藝廊聚首一堂,場內分為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策展角落、藝聚空間、光映現場六大主題,藝術品多到令人眼花繚亂。我們為你率先到現場參觀,挑選了其中十件讓你眼前一亮的藝術品,無論是喜歡藝術的真文青或是想來拍照打卡的潮人,都看看以下的推介吧!
藝術迷,去看藝術展一定會見到這三種人,還有千萬不要錯過 Art Central 最精彩的藝術品,還有城中其他藝術展覽及活動!
台灣藝術家彭奕軒在白板上紀錄2016年至今的台灣災難事件,用白板筆畫下種種事件的新聞影像。細膩的筆觸在可移動白板上遊走,重現2016年颱風莫蘭蒂、2018年花蓮地震等災難的對大家的震撼。白板筆跡一抹即逝,象徵了視覺記憶的短暫,隨時消逝。藝術探新 1C50
越南著名藝術家黎光定(Dinh Q. Lê)以照片編織系列為人熟悉,善於利用影像展現意識形態。今次參展,P.P.O.W 卻沒有展出黎光定的招牌照片編織作品,相反展示了他在2001年創作的《The Texture of Memory》系列。系列作品是一幅幅白色大型刺繡畫,白色線條在白布上勾勒出赤柬(Khmer Rouge)政權屠殺的受害者。難以看見的白色刺繡,象徵了受害者的精神創傷(不少人患上歇斯底里症導致失明)。P.P.O.W 1D39
走近 Yavuz Gallery 的展區,藝術家 Abdul Abdullah 的三幅畫作馬上映入眼簾,畫中波濤洶湧的大海象徵着前方即將面對的障礙。如果回頭看你可能會嚇一跳,一個人身猴臉的雕像獨坐在椅子上。其實這是 Abdul Abdullah 的寫照,表現了置身多元文化社會中、猶如怪獸般存在的「他者」。Yavuz Gallery 1D32
看到陸楊的《電磁腦神教》展品,你會忍不住想跳舞。由 Société 呈獻,陸楊的展位非常亮眼,銀色佈版加上色彩繽紛的 LED 燈,前面擺放了幾個電子螢幕,播放着電子聲響,不說以為進入了機舖。陸楊以佛教為靈感,創造了光怪陸離的科學宗教世界,模樣奇特的神靈不停舞動,嘗試探討科學及宗教,還有生命的本質。Société 1C49
Julian Opie 的畫作非常平面,無論是靜止的人臉或是走動中的行人,都像告示牌上的符號一樣地平面,簡單直接卻令人印象深刻。扁平的圖像是新媒體時代的交流方式,人與人交流都是用平面符號,使 Julian Opie 的作品更能聯繫大家的生活。今次展會中,Julian Opie 將畫作變成動態影像,幾個人物在藍色背景前不停走來走去,好像跟參觀者一樣在逛來逛去,很有趣。Lisson Gallery 1C19
美籍華裔攝影師劉香成是新聞攝影師,曾獲頒普立茲獎,成就非凡。他見證了多個歷史時刻,用相機拍下極具標誌性的畫面。今年 Art Basel 的其中一環是「亞洲視野」,北京畫廊星空間展出了劉香成的著名攝影作品,讓參觀者回顧中國崛起及蘇聯解體的幕幕歷史。星空間 3D34
本地藝術家周俊輝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擅長以繪畫重現電影場景,特意挑選字幕隱喻社會現象及問題。今次展覽,大家可以看到他重現了荷李活電影《特務戇 J》的一幕,字幕是「You are not young, but with age comes wisdom」(你不年輕,但智慧隨年月增長),不知道你覺得有什麼深層意思呢?
來自印度的藝術家 Praneet Soi 出身於印度加爾各,現居荷蘭阿姆斯特丹,經常遊走兩地的他觀察不少文化差異的現象,於是在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Piggyback》的形象源自一幅傳媒的照片,相中是一個男人背着傷者去安全範圍,但對 Praneet Soi 就聯想到印度傳說中,Vasudeva 帶着初生的 Krishna 渡過亞穆納河。Experimenter 1B31
其玟畫廊帶來藝術家 Su Misu 的攝影作《I am a fake but my heart is true》,以顯露無遺的情慾照諷刺社會現象,作品受到唐代民間傳說《延洲女子傳奇》的啟發,以化⾝凡間美人的觀⾳為靈感,反映了現代社會消費主義下的網紅現象。大家也不要錯過她表現繩綁 BDSM 藝術的《ihategoodbye》攝影集。其玟畫廊 1D19
展會的藝聚空間擺設了許多大型裝置藝術,韓國藝術家李昢(Lee Bul)創作的銀氣球非常搶眼。浮在空中的銀氣球相當巨大,外型模仿德國「興登堡號」飛船 ── 1937年在飛行途中爆炸。李昢透過銀氣球飛船表達人類烏托邦的追尋,理想隨時幻滅。提提大家,經過的時候,小心不要踩到地上的銀板。藝聚空間 EN1
Discover Time Out original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