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們加到你的收件箱

搜尋
neighbourhood kitchen
Neighbourhood Kitchen

香港共享廚房 有營有愛

每一啖都是濃濃的人情味

Ann Chiu
撰文:
Ann Chiu
廣告

當我們為聚會躊躇訂哪家餐館,被眼前一頁又一頁的美食宣傳照轟炸至患上「審美(食)疲勞」時,有沒有想過回歸平凡的一餐,有時比吃得好、吃得精更艱難?香港目前有21萬人居於劏房單位,幾個家庭共居狹窄的一室已是常態。當劏房狹小得睡床要與廁格擠在一起,獨立而完善的廚房自然是夢想,一頓安樂住家飯更是奢求。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開檯食飯」企劃為西區劏房戶提供完善廚房,好讓他們衝出擠壓的居住空間,為家人煮出好味健康的家常便飯,同時打破石屎牆的冰冷隔閡,連結天天擦身而過卻未必敢於問好的鄰居。

傍晚,在石塘咀的一家社區中心,當一班小學生坐在樓梯間,等待着來自聖保羅書院的大哥哥逐一為他們指導功課時,剛好有個男人提着兩袋食物步進中心後方。原來這裏並不只是社區中心這麼簡單,而是藏了一個鄰里廚房。這個廚房叫「開檯食飯」,是一項由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夥拍地產商高富諾合作的社區企劃。只要符合特定條件的西區居民(住戶人均居住面積少於70平方呎、租金佔入息三成或以上及正在輪候公屋),便可成為「飯腳」,於星期五、六晚在中心下廚,親自炮製晚飯。自從港鐵伸延至西區,連帶媲美中區的商業大廈、天價豪宅、摩登咖啡店等也一一進來。中產優皮氛圍令人渾然忘記這裏藏着近3,500間劏房,其租金中位數達$5,474,佔入息三分一之多。不少劏房戶既沒有獨立廚房,亦光顧不起質素較好的餐廳,很多時只靠廉價方便的即食食物裹腹。針對這個狀況,鄰里廚房誕生了。廚房位於石塘咀和合街,面積約有600平方呎,稱不上很大,但陳設完善,諸如商用雪櫃、爐具、廚具和餐具等一應俱全,主要多來自上手食店及由街坊捐贈。至於食材,皆來自社區的商戶,他們賺錢以外,還記掛社區福祉。他們當中有凍肉店、魚販、菜販、餐廳等等。例如石塘咀街市的「熹記蔬菜」,不時捐出品質良好的剩菜。

「飯腳」主要是新移民及長者。例如來港五年的胡海雲,與丈夫及兒子蝸居西營盤的唐樓劏房,跟兩個家庭共用廚房。雖然三個家庭早已協調出使用廚房的時間,但總有配合不到的時間,那她惟有外出用膳。又例如長者吳柏楊,他居住的劏房有七個房間,沒有獨立廚房及洗手間,幸而那所共用廚房並不太小。開檯食飯正好給胡吳另一個解決吃飯需要的選擇。

這間社區廚房給予的不只是裹腹的食糧,還有精神食糧。開檯食飯成為了街坊聚腳地,下廚時分享彼此的烹飪心得、家鄉美味回憶;進餐時閒話家常,分享生活點滴。飯桌上的不只是一道道家常美食,還有一個個人與人交流的美好故事。開檯食飯的故事都收錄在《開檯食譜》,讓文字把這個奇妙廚房記錄下來。

其他社企

惜食堂
Food Angel

惜食堂

透過食物連結社區,開檯食飯並不是第一家。最為人所認識的食物回收及援助計劃,當數「惜食堂」。早於2011年,惜食堂已經展開食物回援助工作,向飲食界回收可安全食用的剩食,剩食通過食物安檢程序後,再經中央廚房烹煮成健康熱飯餐,最後免費派發給有需要人士。惜食理念吸引不少大企業參與,例如跟大型連鎖超市辦食物籌集活動,讓市民將未開封及未過期的食品交到門市,再交給惜食堂。此外,在銀行的贊助下,佔地一萬呎的中央食物製作中心「豐膳坊」於今年開幕,每日製作一萬份可存放四天的冷飯餐。

膳動衡
Food Sport

膳動衡

社企「膳動衡」的理念有趣有噱頭。機構透過不同形式的運動活動收集「 善食」,參加者所消耗的卡路里將由專業註冊營養師計算,轉化為同等或更多卡路里的食物,再以不同形式分享予有需要人士。今年膳動衡舉辦了城市定向挑戰賽,為北河同行的明哥籌集到逾23萬卡路里(相等於約772碗飯),讓明哥為區內貧苦大眾提供健康飯餐。

 

其他推介
    你或許也會喜歡
    你或許也會喜歡
    廣告